?
北魏太和元年/釋迦牟尼佛坐像/青銅鍍金
?
尊像和臺座合鑄而成,背光另鑄。青銅胎質致密,鍍金厚且與胎連接緊密,金色黃帶赤,作工精良。
發(fā)作大渦紋,臉形長圓,若袒右肩僧祇支,外披大衣、右肩露出衣角,和炳靈寺一六九窟建弘元年(420)阿彌陀佛主尊類似,但是本尊大衣衣緣在胸前曲折翻轉,和右肩大衣連接成弧,衣褶似火焰開叉揚起,氣勢雄壯,表現太和時期的特殊風格,體積雖小,和云岡第二十窟的主尊(460年左右)風格幾近。
單尊造像中,藤井有鄰館藏太安元年(445)石造佛坐像已表現類似風格,且不乏其例,如太安三年(457)釋迦坐像及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天安元年(466)佛坐像。因此石雕較金銅佛早出現太和風格。
臺座兩層,上層為須彌座,仰覆蓮瓣,臺側飾以唐草文,座前兩立雕獅子,回首轉身,姿態(tài)威武。下層方形座,開波浪狀門,兩側均雕供養(yǎng)人,上排唐草文連環(huán)成排,臺座雕刻精致。
背光外圈U形火焰紋熊熊圍繞,和主尊氣勢相映,益增雄渾氣勢,是太和新樣式,內圈四佛和頭光中的二佛一起共同形成七佛。
背光后面亦雕刻精巧,分為三層,上層中央塔形內釋迦和多寶佛并坐。塔外左右兩側文殊持如意和拿麈尾的維摩相對而談,表現維摩詰經文殊問疾品的場面,中層中央釋迦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兩側各兩比丘跪坐、菩薩脅侍,下層中央誕生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左側摩耶夫人攀樹而立,太子自右脅誕生,右側龍王浴佛,帝釋天和梵天兩旁跪坐,下層最外側兩長方形榜題,現字跡已不清。背光不僅內容豐富且構圖安排秩序井然,場景緊湊,無疑是五世紀太和期的精品。
·凡注明來源為“海口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