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的《誰能找到涉嫌超生的張藝謀》文里稱想要張藝謀現(xiàn)身,不外乎兩條路徑,一是張藝謀敢作敢當,主動現(xiàn)身回應輿論,澄清事實或接受調查處罰。二是動用國家機器,區(qū)計生局找不到,有市、省、國家計生委;計生委不行,有公安、法院、檢察院,就不信張藝謀能跑到火星上去。(11月22日新華網(wǎng))
無錫計生委顯然是“小”了。張藝謀“超生事件”的追問中,一邊是張藝謀的閉門羹,一邊是群眾的無端指責,無錫計生委受盡了委屈。而面對張藝謀的“大”,受委屈的絕不單單是無錫計生委,還有渴望真相的媒體,更有法律法規(guī)的折損。
“尋找張藝謀”成了一場沒有懸念的劇情,就差發(fā)一張“通緝令”了?!坝兄獣云湎侣湔撸埪?lián)系無錫計生委”的“尋人啟事”,也被瘋轉。但如此劇情的導演不再是張藝謀,張藝謀是被輿論“導演”了的主角。能把輿論逼到這份上,公眾確實感受到了娛樂泰斗的力量。“神壇”上的張藝謀,沖擊著這個愛恨交加的社會。
動用國家機器尋找張藝謀,不是一句玩笑話,更不是媒體,或者公眾氣頭上的話。涉嫌超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而老謀子的超生,還有“作風”問題。不過和娛樂圈的老謀子談“作風”問題,加上雙引號是必須的。但超生問題必須有個交代,這事要是攤到公職人員身上,恐怕早就停止、罰款、寫檢查了;這事要是攤到百姓的身上,恐怕早就罰款、拘留、牽牲口了;這事發(fā)生在張藝謀的身上,念念“托”字經,就可以無疾而終?這年頭做這樣的白日夢,“老謀子”把中國法制當做當年17歲的陳婷了吧。
公眾眼里,張藝謀是人物,而法制面前,張藝謀只是一個從事導演職業(yè)的人,一個名人。身份的界別,或者地位的高低,在法制的面前是沒有區(qū)別的。張藝謀的影響力,或者張藝謀的藝術影響力,只能影響社會的視角效果,并不能影響法制的威嚴。
沉默是吧,裝聾作啞是吧,我國法制有“零口供宣判”,專門對付老賴的。不說話,那7個葫蘆娃就對不上號了?還可以做“親子鑒定”的。動用國家機器真不是玩笑,更別拿無錫計生委不當“干部”。計生委不行,還有公安、法院、檢察院。如果還不行,就動用城管。這真不是玩笑話,張藝謀,別把中國逼急了。
文/周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