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調查疑似“鎘大米”事件
11月初,一篇名為《臨近稻谷收割期,江西九江出現“鎘大米”》的公開舉報信讓九江鎘大米污染一事進入公眾視線。舉報信稱,環(huán)保志愿者在九江市九江縣港口街取樣送檢后發(fā)現,村民所產稻谷及其耕地中重金屬鎘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標。10日傍晚,九江市柴桑區(qū)委宣傳部官方微博就此事發(fā)布回應,表示已經組織調查組趕赴現場調查,將集中收存疑似污染大米,待檢驗結果確認后,對確屬污染的大米統(tǒng)一進行無害化處理。
志愿者發(fā)現“鎘大米”
11月6日,有志愿者通過自媒體發(fā)布了一篇關于九江大米遭鎘污染的公開舉報信。信中稱,2017年10月中旬,臨近江西省九江市九江縣港口街鎮(zhèn)晚稻收割期,志愿者在港口街鎮(zhèn)兩個村村民的家中、農田取了土壤以及稻谷樣品,送檢第三方檢測機構。
檢測結果顯示,兩個村兩戶村民的稻谷重金屬鎘存在不同程度超標。此外,村民正在種植的農田土壤內重金屬鎘也超標,村里廢棄農田的土壤重金屬鎘、砷更是嚴重超標,“同時農田灌溉水源以及候鳥棲息地東湖底泥鎘、砷超標。”
文中詳細介紹了幾處樣本的送檢結果,其中葉家壟村葉姓村民農田中,土壤(約25厘米深)重金屬鎘含量為1.98mg/kg,超出《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3級標準1.98倍,遠遠超出保障農林業(yè)生產和植物正常生長的土壤臨界值。從葉姓村民家農田中已經收割存儲的稻谷中測出,其重金屬鎘含量為0.312mg/kg,超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 )1.56倍,為“鎘大米”;另一家作為樣本的丁家山村李姓村民農田中,尚未收割的晚稻重金屬鎘含量更是高達1.62mg/kg,超出標準8.1倍。
此外,志愿者檢測發(fā)現,在當地廢棄農田土壤中,不僅重金屬鎘超出標準14.2倍,砷含量也達到土壤臨界值的7.13倍。
污染源直指當地銅硫礦
舉報信中提到,當村民們知道自己所種植的稻谷重金屬鎘超標后,主動要求提示鎘米有毒不上桌、阻止鎘大米上餐桌。也就是說,村民并不知道自己的土地已經遭重金屬污染。在得知土壤被污染后,他們將造成農田重金屬污染甚至不能耕種的矛頭指向了長期排放紅色污水的九江礦冶有限公司丁家山金銅硫礦。
據了解,該銅硫礦最早源于1988年6月,由贛西北大隊與九江縣洗心橋鄉(xiāng)(現為港口街鎮(zhèn))聯合組建,時稱洗心橋金礦,后經改制、易主,延續(xù)至今。2013年,當地上馬了《九江礦冶有限公司丁家山金銅硫礦年開采10萬噸項目》,該項目環(huán)評公示表明井下廢水和選礦廢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pH、CODcr、SS、Cu、Pb、Zn、As、Cr6+和Cd等。
環(huán)保志愿者在當地調查發(fā)現,丁家山金銅硫礦的生產廢水,由礦區(qū)流經村子,最后流入東湖。當地村民農田土壤中鎘、砷超標以及稻谷鎘超標,與該項目環(huán)評中的特征性污染物指標吻合。
礦冶公司已被停產整頓
10日下午6點半,九江市柴桑區(qū)委宣傳部官方微博發(fā)布了《關于“江西九江出現污染大米”有關情況的回復》。
文章稱,針對近日網友反映的“江西九江出現污染大米”問題,柴桑區(qū)委、區(qū)政府已經組織調查組赴現場調查,并采取相應措施。港口街鎮(zhèn)、村將成立工作組進村入戶集中收存疑似污染大米,待檢驗結果確認后,對確屬污染大米統(tǒng)一進行無害化處理。市區(qū)農業(yè)、環(huán)保、糧食等有關部門已組織技術人員對周邊土壤、水體、稻谷等取樣送檢,檢驗結果將第一時間公布。
對于疑似污染源的丁家山金銅硫礦區(qū),通報介紹,原丁家山金銅硫礦區(qū)現屬九江礦冶有限公司,2008年改制重組,期間一直處于停產狀態(tài),2014年經江西省環(huán)保廳批準開采?!坝捎谠缙诖址攀介_采,丁家山金銅硫礦區(qū)對周邊環(huán)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1989年、2008年,經市、縣人大及市國資委協調與周邊農戶達成協議,由該礦山對區(qū)域內受污染的土地按每年600元/畝的標準給予補償并延續(xù)至今?!?/p>
根據通報內容,今年8月30日,當地已經責令九江礦冶公司停產整頓,并聘請第三方有資質單位開展污染調查,編制污染治理方案。(文/本報記者孔令晗)
?
?
相關鏈接:
五常:大米“神話”背后的供給側發(fā)力?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