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jiān)會發(fā)布網絡直播平臺“非法薦股”活動風險警示
揭秘網絡直播平臺“非法薦股”套路
本報訊(記者 劉慎良)證監(jiān)會昨天發(fā)文警示,近年來,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非法薦股”增多,特別提醒廣大投資者,不要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合作,遠離“非法薦股”,避免利益損失。
昨天,證監(jiān)會發(fā)文提醒廣大投資者, 近年來,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tǒng)媒體“非法薦股”已大幅減少;但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非法薦股”增多。其表現(xiàn)為:個人或機構在網絡直播平臺開通直播房間,成為“主播”“播主”“圈主”,以“股神”“大V”“老師”自居,號稱擁有資深投資背景、神奇實戰(zhàn)業(yè)績,以“分享炒股技巧”“鎖定牛股”“推薦黑馬股”等吸引眼球。利用“高手指導”“大佬看盤”“名家談股”等名目宣傳誘導投資者充值購買“金幣”“鮮花”等平臺虛擬幣或禮品,通過“直播訂閱”“收費文章”“付費問答”等各種項目讓投資者持續(xù)繳費。此類直播薦股是一種新的招數,誘惑力強,播主頭銜多變、身份隱秘,投資者往往難以識破。
文章指出,上述機構和個人經常在門戶網站、財經網站、微博、股吧、抖音等打廣告、聚人氣,預留直播地址,向直播平臺引流;投資者被誘導后,通常演變?yōu)楹炗喼笇С垂蓞f(xié)議、投資咨詢合同,并收取高額咨詢費或指導費,甚至約定高比例收益分成。
證監(jiān)會提醒投資者,獲取證券投資建議請通過證券公司或合法證券投資咨詢機構進行,上述合法證券機構名單可在證監(jiān)會、證券業(yè)協(xié)會網站查詢;請不要與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合作,遠離“非法薦股”,避免利益損失。
同時提醒各網絡直播平臺,未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yè)務資格的,不得從事任何直播薦股活動;取得證券投資咨詢業(yè)務資格的,不得為無資格機構和個人從事直播薦股提供便利。
內存
公眾號“股神”靠啥引散戶上鉤
《北京青年報》曾針對各類“非法薦股”活動,多次展開市場調查。今年7月15日,北青報刊發(fā)調查報道《微信“股神”們的秘密》,披露“自媒體公眾號文末‘彩蛋’引小散,免費課程吸引散戶上鉤”的非法活動。其實股民換個思路想一下這些公眾號的“股神”,如果他能賺錢,為什么不去一個人賺全世界的錢呢?理財的事情或者交給專業(yè)人士,或者靜下心來自己研究;不然,投資者所虧的每一分錢,都可能是“大咖”或者“黑嘴”的收益。
在這些媒體公眾號里,北青報記者調查后發(fā)現(xiàn)有若干套路,不斷誘惑剛剛進入市場的投資者。
第一種套路,公眾號文章最后一定會推薦一位圈中老友。這位老友的人設必定是投資界多年的“老司機”,非常善于捕捉市場熱點及強勢翻番牛股,善于跟莊操作。在公眾號中這樣介紹:“這兩天他捕捉到了一只機構正逆勢搶籌的錯殺好股,一波主升浪預計有40%的收益,機會就在眼前,添加下方二維碼獲得錯殺好股?!辈糠制胀ㄍ顿Y者看后,真的會感覺自己是遇到了大神。
第二種套路,有的公眾號在文末說:“本期我們精選了兩只次新超跌+5G概念股分享給好友”,同時附有一個二維碼,并配有說明:“投資者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免費領取三只短線牛股?!比绻c擊進入領取了,就算是進入了他們布下的圈套。
第三種套路,要求讀者在某券商開戶,開戶后立享大資金的傭金優(yōu)惠,并表示“估算一下,10萬資金正常交易,一年能節(jié)省幾千元手續(xù)費,相當于每年可以換一部蘋果手機”。
第四種套路,就是賣課程。比如,短線實戰(zhàn)課程,4500元,8節(jié)課,購買后可添加助理微信,老師會建立小圈子進行線上答疑。
第五種套路,就是股市“牛人”們?yōu)轱@示自己的高大上,有的會給自己的公眾號起一個與外國財經知名人士類似的名字,且每文必配外國明星頭像。
文/本報記者 劉慎良
?
?
相關鏈接:
警惕社交群“薦股”陷阱:群主帶群友“組團”忽悠?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诰W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