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掃碼注冊會員,沒法點餐”“得掃碼關注才可以繳停車費”“必須關注公眾號才能開發(fā)票”……本應帶來便利的二維碼,如今卻因強制關注公眾號繳費、被迫授權個人信息等情況的出現,成了消費的“攔路碼”。近期,中國消費者協會表示,將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反對強制關注公眾號”消費監(jiān)督工作,更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進入餐廳消費,必須掃碼關注公眾號,否則無法順利點餐。然而,掃碼只是個開始,部分公眾號還會頻繁推送廣告,使人不勝其擾。此外,注冊會員時,部分營銷號還會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存在泄露隱私的安全隱患。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可見“強制掃碼關注”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在《個人信息保護法》中也明確指出,基于個人同意處理個人信息,應當由個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確作出決定。所以,在掃碼過程中,應當明確告知消費者,采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范圍、用途等,尊重消費者的知情權。
不難發(fā)現,“強制掃碼關注”的背后,是赤裸裸的商業(yè)利益考量。商家既可獲得閱讀量和關注度,又能將“流量”轉為“銷量”,更有甚者非法售賣用戶信息,成為了“卸磨殺驢”的套路。它忽視了消費者的主觀意愿及感受,依靠“霸王條款”去透支消費者的信任度,如此做法,終究會反噬經營者。
治理“強制掃碼關注”亂象,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需要多方聯動、協同共治。對于商家而言,首先是要增強自律意識,創(chuàng)新消費模式,公眾號是品牌營銷的陣地,但不可違背消費者意愿、損害消費者權益;掃碼等科技手段本質上是為了便利消費者,提高生產效率,所以從有關部門角度出發(fā),應當建立聯合執(zhí)法和監(jiān)督機制,嚴格控制用戶信息采集手段,進一步優(yōu)化消費環(huán)境,提醒經營者,也提醒消費者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但是有時候提醒和倡議,也不見得就能規(guī)范商家行為,面對魚龍混雜的“掃碼關注”亂象,有關部門也不妨聯合App開發(fā)者,制定統一規(guī)范的采集方式,嚴格保密大眾信息,堵上隱私泄露的安全漏洞。此外,在針對消費者維權時,也應當建立長效的消費者侵權投訴渠道,消費者增強自身防范意識,對侵犯行為說“不”。(馮定輝)
·凡注明來源為“??诰W”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等作品,版權均屬海口網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網絡內容從業(yè)人員違法違規(guī)行為舉報郵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