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秀恩祖上留下的石硯

多文村旁明代修建的振興橋。
重教興學
多文村文人多,全村都姓吳,村中建于明天順年間的多文學堂,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多文人。多文學堂是一個四合院,為磚瓦木結構,屋內中間棟株和大梁全用菠蘿蜜樹為料,每幢屋走廊有六個石柱。
多文學堂歷經六百個春秋,多次遭受風雨寒熱,幾度損壞破漏,但由于多文村人一直保持著重教興學的傳統(tǒng),經歷幾輪重修依然遺存至今。
多文村人除了對自己的村史和古跡自豪外,還對村里和村周圍的自然風景自豪。多文村外有一嶺,因多文村而得名多文嶺,海拔不高,但風景清幽,嶺之東西南各有景觀。東邊有一座馬子墓塔,為明朝期間吳氏后人紀念先人而建;西邊有一對雌雄石,石高約一丈,如夫妻對視;南邊有一口南天井,雖處高峰,但久旱不干。
泉水滋養(yǎng)空心菜
到了多文,不能忘了多文空心菜。多文空心菜清脆爽口、鮮美香甜,受到大家一致認可。其實多文空心菜好,主要原因是種菜的水源好。
多文空心菜的水源來自于南麗潭,位于村東南300米處,潭寬4米,長8米,潭底天然一石鋪平,呈彎月形,堪稱一天然奇觀。
南麗潭的下游是一片菜地,眼下雖然是冬季,但仍是一片郁郁蔥蔥。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這南麗潭的泉水,冬天長水芹,春夏秋長空心菜,炒熟入口都讓人回味無窮。
多文村村民小組長吳年慧告訴記者,因為多文空心菜的盛名,每到收獲季節(jié)都有一大批瓜菜商慕名前來收購,而此時這個近千年的古村也格外熱鬧。
(編輯:謝軍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