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草根酷評>評論>
小學生作文因說真話獲高分何以引熱議?小學生作文因說真話獲高分何以引熱議?
來源: 紅網(wǎng) 作者:趙志軒 時間:2014-01-30 10:18
這兩天,四川省廣元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昝益帆寫的期末考試作文《我真想不考試》,在網(wǎng)絡(luò)上引發(fā)大量圍觀,甚至還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熱議———鼓勵學生說真話沒錯,但考場作文如果太“另類”或存風險。(1月28日《新民晚報》)
這篇《我真想不考試》“因說真話而獲高分的作文”之所以引熱議。在筆者看來,不外乎兩種原因。其一,正如贊成者所言,不僅小作者的獨特思維和大膽表達值得肯定,同時也該為老師的寬容與鼓勵“另類”叫好。其二,如批評者所言,鼓勵講真話沒錯,但學生作文尤其是考場作文,太過于“博出位”,反而會暗藏極大的評分風險。
其實,這兩種觀點與分歧由來已久,也好似“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究竟是“我手寫我心”,表達真性情好,還是“滿紙荒唐言”、“字字非我心”值得推崇?很顯然,答案是非前者莫屬。
因為,鼓勵“我手寫我心”,表達真性情,不僅讓學生能夠言之有物、表達真情實感,而且更能夠從小培養(yǎng)出學生敢于說真話、勇于說真話、誠實做人的品格。而那些僅僅為了贏得“應(yīng)試高分”,就鼓勵學生“作假”、“滿紙荒唐言”、“字字非我心”的寫作行為與態(tài)度,看似高明、聰明一時,其實,從長久來看,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寫出高品質(zhì)“真情實感”的作文,而且長期地靠“說謊話”、“編謊話”應(yīng)付,也不利于學生誠實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每每遇到寫作文時,我們常常可以在私底下聽到某些學生無奈地議論說,現(xiàn)在“編”一篇作文實在是太難了。一個“編”字,不僅道出了學生的很多無奈,而且也折射出我們“作文教學”的“偏差”。這種“編作文”而不是“真情實感用心去寫作文”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也往往使我們的很多學生連真情實感都不知該如何表達了。又豈能寫出真摯感人、動人肺腑的“美文”?
說到底,如果我們的“作文教學”與“作文評判標準”不做根本的改變與調(diào)整,不以“說真話為榮”,不營造讓孩子“敢于說真話”、“勇于說真話”的環(huán)境與氛圍。而是“真言逆耳”處處受到打壓,得不到認可與高分。那么,這種“因說真話而意外獲高分的作文”,所引起的熱議,或?qū)⒂肋h爭論不休。
文/趙志軒
(編輯:李琳)
?